运动康复(专升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
学科代码:04
学科门类:体育学类
专业代码:040206T
专业名称:运动康复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安徽、面向区域,服务地方体育与康复相关产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具备创新精神,系统掌握康复医学、人体运动科学新知识、康复诊疗新技术、运动康复及运动伤害防护新技能,会诊断评估病损、会设计康复计划、会指导康复实践,能够胜任运动康复诊疗、运动伤害防护、健身指导等岗位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三、规格及标准
(一)培养规格
1、知识规格:掌握康复医学、运动人体科学、运动防护的基本理论;熟悉体育锻炼与科学健身的基本原理;了解运动康复领域发展动态和前沿理论技术;熟悉国家的体育卫生的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
2、能力规格:具备运用运动康复技术进行骨骼肌肉损伤康复治疗与运动伤害防护及科学健身指导的基本能力。
3、素质规格:具有独立思考、团队合作、严谨善学的良好品质;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职业道德以及救死扶伤的社会责任感。
(二)培养规格结构要求
(职业群)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要求
序号 |
职业岗位描述 |
职业岗位对应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
主要链接课程 |
1 |
职业体育俱乐部、高水平运动队队医、健身机构、康复机构运动康复治疗师岗位:从事运动损伤防治、损伤术后功能恢复、运动伤害防护等工作。 |
职业岗位知识 1.运动人体学科、基础医学、康复医学、运动创伤学、运动伤害防护、运动康复治疗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方法。 2.运动系统病损康复治疗技术、运动功能康复训练、运动伤害防护技术、理论和方法。 3. 体育科学研究方法知识,英语语言知识。 |
功能解剖学、运动康复生物力学、运动生理学专题、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康复体能训练理论与实践、运动功能测试与纠正训练、骨骼肌肉损伤康复、神经系统疾病康复、运动处方理论与实践、贴扎术、运动营养学、体质健康测量与评价、体育科学研究方法等。 |
职业岗位能力 1.运动损伤与运动功能评定能力。 2.运动损伤的康复与功能训练能力。 3.运动伤害防护能力。 4.人际沟通与交往能力。 |
康复评定专题、运动功能测试与纠正训练、骨骼肌肉损伤康复、贴扎术、专业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论文。 |
职业岗位素质 1.良好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 2.良好的思想素质与职业道德。 3.较好的科学文化素质。 4.扎实的专业素质。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业实践课程、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课程。 |
四、学制和学位
(一)学制:学制2年,弹性学习年限2-4年。
(二)授予学位:理学学士学位
五、学分分配
课程模块 |
修读学分安排 |
修读性质 |
占总学分(%) |
通识必修课程 |
13 |
必修 |
18.6 |
专业基础课程 |
15.5 |
必修 |
22.1 |
专业核心课程 |
13.5 |
必修 |
19.3 |
专业拓展课 |
6 |
选修 |
8.6 |
综合实践课程 |
22 |
必修 |
31.4 |
总学分 |
70 |
100 |
实践教学学分分配 |
课程模块实践教学学分 |
学分数 |
占总学分(%) |
通识必修课程:2学分; |
2 |
2.9 |
专业基础课程:2.5学分; |
30 |
42.9 |
专业核心课程:5.5学分; |
专业拓展课程:0学分; |
综合实践课程:22学分; 其中实验教学(独立设置实验)(0)学分。 |
实践教学总学分 |
32 |
45.7 |
六、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表
课程 代码 |
课程名称 |
修读 性质 |
学分 |
总学时 |
学时构成 |
考核形式 |
周学时分布 |
开课单位 |
理论 |
课内 实践 |
课外 实践 |
一 |
二 |
1 |
2 |
3 |
4 |
16201101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必修 |
2 |
32 |
28 |
4 |
|
考试 |
|
2*16 |
|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16201102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必修 |
2.5 |
40 |
40 |
|
|
考试 |
4*10 |
|
|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16201103 16201104 |
形势与政策 |
必修 |
1.5 |
24 |
22 |
2 |
|
考查 |
|
3*4 |
3*4 |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16201601 |
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 |
必修 |
2 |
32 |
|
|
32 |
考查 |
|
第2学期 |
|
|
马克思主义学院、团委、学生处 |
02201101 |
大学英语A1 |
必修 |
2 |
32 |
32 |
|
|
考试 |
2*16 |
|
|
|
外国语学院 |
02201102 |
大学英语A2 |
必修 |
2 |
32 |
32 |
|
|
考试 |
|
2*16 |
|
|
外国语学院 |
50201501 |
劳动教育 |
必修 |
1 |
1w |
|
|
|
考查 |
1-2学期 |
|
|
教务处 |
通识必修课程(小计) |
13 |
192 |
154 |
6 |
32 |
|
4 |
5 |
|
|
|
修读10学分(其中必修10学分) |
13243301 |
功能解剖学 |
必修 |
2 |
32 |
32 |
|
|
考试 |
2*16 |
|
|
|
体育科学学院 |
13243102 |
运动康复生物力学 |
必修 |
2 |
32 |
20 |
12 |
|
考试 |
2*16 |
|
|
|
体育科学学院 |
13243103 |
运动生理学专题 |
必修 |
2 |
32 |
32 |
|
|
考试 |
2*16 |
|
|
|
体育科学学院 |
13243104 |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
必修 |
2 |
32 |
32 |
|
|
考试 |
2*16 |
|
|
|
体育科学学院 |
13243107 |
体育科研与统计学 |
必修 |
2 |
32 |
32 |
|
|
考试 |
|
2*16 |
|
|
体育科学学院 |
专业基础课程(小计) |
15.510 |
160248 |
148204 |
1244 |
|
|
812 |
28 |
|
|
|
修读15.510学分(其中必修15.510学分,选修0学分) |
13244608 |
康复体能训练 |
必修 |
43 |
6448 |
3212 |
3236 |
|
考试 |
4*16 |
3*16 |
|
|
体育科学学院 |
13244609 |
运动康复技术学 |
必修 |
54.5 |
72 |
24 |
48 |
|
考试 |
|
4*18 |
|
|
体育科学学院 |
13244110 |
康复评定专题 |
必修 |
2 |
32 |
2032 |
12 |
|
考试 |
|
2*16 |
|
|
体育科学学院 |
13244111 |
骨骼肌肉损伤康复 |
必修 |
4 |
64 |
3264 |
32 |
|
考试 |
|
4*16 |
|
|
体育科学学院 |
|
神经系统疾病康复学 |
必修 |
4 |
64 |
32 |
32 |
|
考试 |
|
4*16 |
|
|
体育科学学院 |
专业核心课程(小计) |
1913.5 |
2916 |
14032 |
15684 |
|
|
4 |
143 |
|
|
|
修读183.5学分(其中必修183.5学分,选修 0学分) |
13245612 |
运动处方理论与实践 |
选修 |
1.5 |
24 |
24 |
|
|
考查 |
|
|
|
6*4 |
体育科学学院 |
13245613 |
贴扎术 |
选修 |
1.5 |
24 |
24 |
|
|
考查 |
|
|
|
6*4 |
体育科学学院 |
13245214 |
运动营养学 |
选修 |
1.5 |
24 |
24 |
|
|
考查 |
|
|
|
6*4 |
体育科学学院 |
13245215 |
体质健康测量与评价 |
选修 |
1.5 |
24 |
24 |
|
|
考查 |
|
|
|
6*4 |
体育科学学院 |
13245616 |
中医养生技术 |
选修 |
1.5 |
24 |
24 |
|
|
考查 |
|
|
|
6*4 |
体育科学学院 |
13245617 |
民族传统体育 |
选修 |
1.5 |
24 |
24 |
|
|
考查 |
|
|
|
6*4 |
体育科学学院 |
专业拓展课程(小计) |
6 |
96 |
96 |
|
|
|
|
|
|
24 |
|
修读6学分(其中必修0学分,选修6学分) |
13246118 |
毕业设计(论文) |
必修 |
6 |
12w |
|
|
|
考查 |
|
|
|
12w |
体育科学学院 |
13246119 |
专业见习 |
必修 |
2 |
2w |
|
|
|
考查 |
|
2w |
|
|
体育科学学院 |
13246120 |
专业实习 |
必修 |
8 |
16w |
|
|
|
考查 |
|
|
16w |
|
体育科学学院 |
13246121-22 |
早训练 |
必修 |
6 |
(144) |
|
|
|
考查 |
|
|
|
|
体育科学学院 |
综合实践课程(小计) |
22 |
|
|
|
|
|
|
|
|
|
|
修读22学分(其中必修22学分,选修0学分) |
七、专业核心课程简介
运动康复技术学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运动康复技术学
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程(必修)
课程学分(学时):72学时(4.5学分)
课程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运用运动康复技术的能力,掌握相关技术操作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为后续参与治疗工作,打下牢固的基础。
主要内容:运动康复技术总论、关节被动活动技术、肌肉牵伸术、关节松动术、PNF技术、肌肉力量训练技术、核心稳定性训练技术、平衡及协调功能训练技术、渐进性功能锻炼技术、牵引技术、步态训练技术、呼吸训练技术等。
使用教材:运动康复技术编写组,运动康复技术[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7.
参考书目:纪树荣,运动疗法技术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
《运动损伤解剖学》,(澳)沃克著,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3年1月第1版;
骨骼肌肉损伤康复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骨骼肌肉损伤康复
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程(必修)
课程学分(学时):64学时(4学分)
课程目标:学习运动创伤方面的知识和技术,研究和总结运动性损伤的发病原因、损伤机制、治疗及康复、上后训练、转归及损伤预防,为改善训练方法提供科学依据。
主要内容:运动创伤学总论、运动创伤的生物学基础、运动创伤的诊断原则、运动创伤的治疗技术、肌肉骨骼创伤的各论。
使用教材:《运动创伤学》王人卫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2015年2月第2版
参考教材:《运动解剖学》李世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2015年3月。有《运动解剖学》胡声宇主编,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年;《系统解剖学》柏树令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
神经系统疾病康复
课程名称:神经康复学
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程(必修)
课程学分(学时):64学时(4学分)
课程目标:掌握神经康复的基本理论,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常见疾病的临床特点,相关功能障碍的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康复结局和健康教育。如能运用常见神经系统疾病基本知识开展神经系统疾患所致的残疾进行康复预防、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
主要内容:脑卒中康复、脑外伤康复、脊髓损伤康复、脑性瘫痪康复、帕金森病康复、阿尔茨海默症康复。
使用教材:《神经康复学》倪朝民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年4月第1版
参考教材:《神经康复学评定方法》王玉龙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年12月。《神经康复学解剖与生理》王玮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年1月出版。
康复体能训练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康复体能训练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程(必修)
课程学分(学时):48学时(3学分)
课程目标:通过几项运动功能测试理论与实践学习,让学生掌握测试方法,并且熟练操作。培养同学分析动作的能力,特别是在这几个方面:1、提高灵活性方面,目的是使基本的身体活动不受限制2、 建立功能稳定性方面,目的是让身体能有更好的运动控制3、重塑动作模式方面,重点放在功能性动作模式上,为的是让身体能够更好的运用自身的灵活性和稳定性。
掌握正常健康人群及疾病患者体能康复训练基本原理及训练技术;
主要内容:FMS测试;FMS测试分析;FMS测试动作纠正训练;Y测试;Y测试分析;Y测试动作纠正训练;SFMA测试;SFMA测试分析;SFMA测试动作纠正训练。
使用教材: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身体功能训练动作手册》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9
推荐教材: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身体功能训练动作手册》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9
康复评定专题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康复评定专题
课程学分(学时):32学时(2学分)
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程(必修)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各种运动功能评定的方法,为后续参与治疗工作,打下牢固的基础。
主要内容:康复功能评定概述、体态评估、神经发育反射评估、肌力评估、肌张力评估、关节活动度评估、平衡和协调功能评估、心肺功能评估、感觉功能评估、步态分析、常见骨关节疾病评估、康复常见并发症评估等。
使用教材:王玉龙,康复功能评定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参考书目:卓大红.中国康复医学[M].第2版,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
二级学院院长:宋旭
专业负责人:王强